黑洞

黑洞

你能想象一个比太阳还巨大几亿倍的天体,它拥有强大的引力,能够使时间的流动变慢甚至将光也困在其中吗?我们不在讨论科幻小说,而是黑洞!哪它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一般用黑洞来指一种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致密天体,它的引力及其强大从而形成了一个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的领域,这个领域也被称之为‘视界’。事实上,由于本身不发光,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如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黑洞引力带来的加速度导致的摩擦而放出X射线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信息。

黑洞按质量可以被分为俩大类:

  • 恒星质量黑洞,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70倍;
  • 超大质量黑洞,这种黑洞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的10万甚至数亿倍。

关于黑洞的形成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大质量恒星的引力坍缩被是形成恒星质量黑洞的原因;依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它会向中心塌缩,质量大于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则会无限地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几乎为奇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小于史瓦西半径时,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就诞生了。

而人们对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一直都抱有疑问,形成超大质量黑洞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足够的物质加入在足够细小的体积内。要做到这个情况,差不多要将物质内所有的角动量移走。而向外移走角动量的过程就是限制黑洞膨胀的因素,并会导致形成吸积盘。

关于黑洞的存在最早由科学家约翰·米歇尔(John Michell)于1783年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于1795年首次提出假设,尽管最初术语“黑洞”还没有诞生,而是“黑星”这个术语。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认为黑洞的引力甚至可以捕获光。随后,爱因斯坦还了解到,在黑洞附近,由于其巨大的质量使时空变形,时间流动得更慢。

1974年,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霍金辐射,这是以量子效应理论推测出的一种由黑洞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有了霍金辐射的理论就能说明如何降低黑洞的质量而导致黑洞蒸散的现象。

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该黑洞位于室女座的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4。该图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简称EHT)拍摄,本质上是黑洞周围吸积的热等离子体发出的光,经过

黑洞引力偏折后的图像。

尽管斤几十年来人们对黑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些天体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不过相信在未来我们终会有一天彻底的理解这些天体是如何运转的。

Yerui Fu.